高龄、骨折、呼吸衰竭、肺栓塞......当这些凶险的词汇同时出现在一位83岁老人身上时,救治之路布满荆棘。但在淄博市第一医院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与精准护航下,一场高难度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重燃行走希望!
病情凶险:
骨折卧床,又遇“沉默杀手”
83岁的翟奶奶因不慎跌倒导致“左侧股骨颈骨折”入院。雪上加霜的是,入院后血气分析检查提示她存在呼吸衰竭,即使吸氧改善也不明显。
病情危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迅速介入,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揪出了幕后真凶——肺动脉栓塞!老人被紧急转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抗凝等针对性治疗。
虽经积极救治病情有所好转,但老人的呼吸功能依然脆弱,多次复查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仍持续低于60mmHg(远低于正常值),身体状况极不稳定。
展开剩余79%治疗困境:
手术迫在眉睫,麻醉风险极高
股骨颈骨折对高龄患者而言,长期卧床极易引发致命并发症。尽早手术、实现下地活动是治疗关键。然而,老人刚经历肺栓塞,呼吸功能严重受损,传统全身麻醉风险极高,术中术后极易诱发呼吸循环衰竭,手术一度陷入两难境地。
多学科会诊(MDT):
智慧碰撞,制定最优方案
面对挑战,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MDT)。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关节外科的专家们齐聚一堂,深入研讨: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严格评估患者当前呼吸功能状态与肺栓塞治疗情况,明确围术期呼吸支持与管理要点。
关节外科:肺栓塞需持续抗凝治疗,手术出血风险高,完善血栓弹力图等凝血功能检查,评估手术出血风险可控。
手术麻醉科:抗凝治疗状态下椎管内麻醉禁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拔管困难,最终提出破局关键方案—— 采用麻醉科创新发展的针对髋部手术的“神经阻滞麻醉”技术!
神经阻滞麻醉优势显著:
精准阻断手术区域痛觉,效果可靠。
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自主呼吸,避免气管插管对脆弱肺功能的进一步打击。
显著降低循环波动风险,尤其适合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的高龄患者。
在多学科专家充分评估与周密预案支持下,一致决定迎难而上,为老人实施“神经阻滞麻醉”下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精准护航:
麻醉给力,手术成功,患者早受益
手术日,手术麻醉科团队凭借精湛技术,成功实施神经阻滞麻醉。整个过程中,老人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良好,有效规避了全身麻醉可能带来的呼吸抑制风险。
在安全麻醉的保驾护航下,关节外科团队熟练操作,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老人安返病房,疼痛显著缓解。在多学科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她恢复良好,术后第二天即在医护人员指导和助行器辅助下尝试下床站立、迈步,大大降低了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风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专家点睛:
手术麻醉科主任:本例成功的关键在于多学科协作和精准麻醉方案的选择。神经阻滞麻醉为合并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骨折患者提供了安全手术的可能,极大拓展了手术适应症。
关节外科主任:高龄患者合并心、脑、肺基础疾病较多,很多需要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传统方案需要停药2-7天不等,但这会明显增加基础疾病加重风险,科室近一年来创新性通过凝血方面检查综合评估,绝大多数不需停药即可手术,大大降低围手术期心脑肺疾病加重、恶化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同时在多学科充分评估保障下,很多以往存在手术相对禁忌症无法手术的高龄患者采用个体化方案(如微创、精准麻醉)积极手术,能让老人更快摆脱疼痛、避免卧床并发症,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围术期精细的呼吸管理是重要保障。MDT模式确保了我们对复杂病例的呼吸风险预判准确、干预及时,是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
面对高龄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的复杂骨折,淄博市第一医院多学科团队(MDT)以患者为中心,勇于担当,凭借精湛的技术、周密的协作和精准的个体化方案(特别是神经阻滞麻醉的成功应用),成功突破手术“禁区”,为83岁高龄患者解除了病痛,赢得了宝贵的早下地、早康复机会。这不仅是一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更是医院综合救治实力与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
供稿:淄博市第一医院
编辑:赵凯
发布于:北京市康乾配资-股市资金杠杆-杠杆配资网-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